官战:疯狂父子张浩张安平全文免费
  • 官战:疯狂父子张浩张安平全文免费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不曾说
  • 更新:2025-02-27 08:16:00
  • 最新章节:第15章
继续看书
张浩张安平是都市小说《官战:疯狂父子》中的主要人物,梗概:【重生 坦白局 带父逆袭】他在29岁时,考上乡镇公务员,并在33岁任职横峰镇的综治办主任,算是完成了父母最大的期望。本是大好人生,谁知一场天灾让他饮恨西北。再睁眼,他竟然重生了,回到小时候,此时的父亲正在官场上挣扎。为了帮助父亲,他自曝重生者身份,运用对上一世的记忆,带领父母一飞冲天!所有人:“这两口子,生活越来越好了!”他:“还好有我,全靠我!”...

《官战:疯狂父子张浩张安平全文免费》精彩片段


“叮铃铃……”随着上课铃响,张浩脑中印象深刻的语文老师赵美玲走进了教室。

极不适应地跟着同学站起身来,齐声道,“老师好!”

“同学们好,请坐!”赵美玲一副为人师表的和蔼模样。

张浩心中嗤之以鼻,要不是知道眼前的班主任是什么德性,加上后世因威胁学生,向学生家里索要好处被举报,开除了公职,别人都会被其和善可亲的外表迷惑。

随着半节课过去,张浩压根没心思听课,这种小学知识,最简单的阅读理解在刷了几年行测题的张浩眼中完全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于是张浩就低头发起了呆,脑中开始思索起如何赚取第一桶金的方法。

在神溪县这个小县城,不,应该说在全国,这个时代赚钱最稳,回报也高的方法就是买房,张浩家的小套间在2000年时买来5万,2008年为了买排屋卖了29万多,8年翻了将近6倍。

但是按父母一个月加起来四千左右的工资,和现在卡里5万多的存款,掏空存款买一套大点的房子都够呛,除非贷款买房,但张浩感觉完全没有必要,5万块钱启动资金足够了,买不了房可以从小生意做起。

而张安平所在的云水乡也即将发生一件大事。

到时整个云水乡政府将进行人事大调整。

张安平提拔副科刚好超过了两年,达到上正科的任职条件,但是按背景,想上正科明显无望,但副职上再进一步却不是不可能。

领导要用你一百个理由,领导不用你有一千个借口,没有后台和靠山在体制内单打独斗,中立者很难得到重用。

张安平现在烙印着常务副县长谢远昌的标志,但是谢远昌将在两个多月后调任海市市府三区之一青石区任区长。

虽然高升了,但是鞭长莫及,谢远昌不可能把手伸到别人的辖区,于是张安平便成了孤家寡人,只能一个人单打独斗。

张浩希望谢远昌在调任之际,帮助张安平上到常务副乡长或者副书记的位置,为接下来上正科做准备。

但是由于张安平级别太低,对谢远昌实在没什么帮助。

即使张安平的公开选拔也是因为沾点亲带点故,加上另外两人也找了关系才顺手帮忙解决的。

想让其帮忙出力总要体现张安平自身的价值才行。

但让张安平贸然找上门求提拔,总归给人太过于冒失的感觉,即便能提供给谢远昌有用的消息,也显得这像一场交易,而不是增进感情,总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上门才行。

思索期间,张浩没注意讲台上的赵美玲看到他一直低头,想到的不是这个请了病假的学生是不是身体有恙,而是想到了自己“通情达理”地给请那么久的病假,他家里到现在还没有表示感谢,心里已经如何索要好处的办法。

“张浩。”赵美玲一声呵斥。

被喊的张浩抬起头看向赵美玲,以为是要他回答问题。

“谁允许你上课睡觉了?”赵美玲给张浩冠上一个上课睡觉的名头。

“赵老师,我……”

“下课到我办公室来。”赵美玲不由分说地打断张浩。

看着旁边几个幸灾乐祸的同学,张浩心中暗骂一句“小屁孩”,想到赵美玲说的话,大致已经知道她是什么意思了。

下课后,张浩悠哉悠哉地到了赵美玲办公室,赵美玲瞥了一眼张浩,义正言辞地教育了几句张浩,并声明张浩学习积极性已经出现了大问题,要求张浩请家长来学校面谈。

张浩面无表情,心里冷笑,这老货什么意思他心知肚明,也不做哀求和解释,伸出手向赵美玲借了手机,说要出去给父母打电话。

赵美玲看到张浩如此识相,也不怕张浩背后跟父母说什么,毕竟一般父母都是信老师而不信孩子。

张浩拨通张安平的电话,说了一下来学校的事。

体制内待了这么多年的张安平哪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答应了下午从乡里赶回来去学校,张浩还嘱咐老爹来的时候带支录音笔过来。

他赵美玲敢做初一,我张浩就敢做十五。

谁知这录音笔属实给张安平一顿好找,2002年录音笔刚进入中国市场,神溪县这样的小县城基本没有这种高级玩意,还是张安平托了好几个朋友,才从一个朋友的亲戚那托关系以开会记录为由借用了几天时间。

下午三点,张安平出现在赵美玲办公室。

听到张安平的自我介绍是乡镇领导赵美玲的内心不惊反喜,来了条大鱼啊,于是义正言辞地说起了张浩学习不行,纪律不行等种种缺点,最后来了句“孩子再这样下去的话,人生就要毁了。”

张安平表情阴沉,一言不发。

赵美玲以为自己说的话奏效了,开始了她的“循循善诱”:“我的建议是你们家长今天晚上有空的话,可以带上张浩来我家,我给他做一下思想工作,但是我比较建议他平时来我家补课,他的基础确实不太好。”

“那赵老师,你看平时补课的安排是什么样的呢?”张安平开始套起了话。

“我一般都是教自己的学生,别的班我也不教,毕竟自己学生有感情,我收费也比别的老师便宜得多。”赵美玲开始了自己的业务介绍。

“如果是周一到周五晚上补课,一个学期4800,双休日补课的话一个学期6800,如果孩子爱学,可以平时晚上和周末一起,只要8800。”

张安平心想,好家伙,开口最便宜的也要自己两个多月的工资了。

张安平不动声色地道,“赵老师,真给你添麻烦了,晚上先算了,这事我得回去跟孩子他妈商量一下,等我们商量好了,过两天再来打扰你吧。”


会议开完第二天上午,一份《关于神溪县教育问题和教师作风整顿整改的专项治理》出现在教育局领导、人事局领导和被抽调借用相关人员单位领导的办公桌上。

各单位领导看到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就猜到这次不像往常,大概要动真格的了,一时间神溪县教育圈子充满了山雨欲来的紧张氛围。一些领导纷纷开始打电话联系家里在学校工作的亲朋好友最近要低调,不要肆意妄为。

而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张浩正喝着学校门口用奶茶粉冲泡的两块钱的奶茶,看着老妈跟店面主人砍价。

按理说学校门口的店面很吃香,不应该租不出去,但在神溪县这个小县城,普通店面一年也就一万多租金的年代,即使县人流量最多的车站,一年也就不到三万,而这店面主人却是狮子大开口开出了三万六的高价,让很多想盘下来开店的人没敢砍价就望而却步。

而张浩看着老妈愣是从一年三万六砍到两万八的店面,前世不是没见过老妈砍价,但一般都是几十几百顶多就是上千的东西,看着直接砍下八千块钱,张浩看的目瞪口呆。

签完一年合同后张浩边走边跟老妈说起如何跟炸串摊夫妻谈招聘问题。

此时正是放学时间,炸串摊子周围围满了人,陈秀丽和张浩只能等人散了再去商谈。张浩百无聊赖,也好奇地问起了老妈怎么砍下的八千块租金。张浩记得张安平第一次来询价的时候,磨了半天店面主人最多给了三千块的降价。

听张浩问到了自己的强项,陈秀丽便给张浩讲起了缘由,原来经过多方打听,因为租金过高,店面快有半年没租出去了,店面主人最近着急用钱,陈秀丽以租金不月付,可以全款支付为条件,硬生生地压下来八千块钱租金,听完后张浩给自己老妈竖了一个大拇指,陈秀丽骄傲一笑。

整整等了四十分钟,炸串摊最后一个学生顾客骑车离开之后,陈秀丽跟张浩才走上前站到摊位面前。

张浩看着炸串摊,顺手拿了几串递过去,看了一眼陈秀丽,示意陈秀丽开口。

陈秀丽也不绕弯,上前跟炸串摊夫妇攀谈了起来。

商谈过程中,陈秀丽也不隐瞒,告诉他们自己观察了他们的生意,除去周末学校放假,不知道他们是否出摊还是去了别的地方摆摊,他们只在下午放学的时候摆摊。算下来他们每天的营收大概在500左右,刨去成本,满打满算平均每天300的纯利。一个月22天,利润就在6600左右。

炸串摊夫妇很惊讶,这数据很准确,他们夫妇有算过,每天的利润大概在280到300左右。

当陈秀丽给他们每人开出每个月4000的工资的时候,他们也确实心动了,他们靠摆摊炸串赚钱,平时白天待在家里,不是没想过中午也去摆摊,但是学校门口不给摆摊,平时摆摊的地方也只有下午才有生意,中午没几个人吃炸串,压根赚不了几块钱。

如果接受陈秀丽的招聘,每个月就可以多赚1400块钱,而且是店面,不用风吹雨淋,尤其每次夏天暴雨和冬天低温的时候,属实不好受。

陈秀丽看出他们有些心动但还在犹豫,就把营业时间和其他待遇告诉了他们。

每天九点开门,期间穿各种串的食材需要他们动手,期间会招一个人负责购买食材,收账和打扫卫生,每天晚上学校放学后一个小时就关门,每天补助两餐,每人每餐6元,周末双休,学校不上课他们就不开门。

听着包吃,晚上和周末还有自由时间可以去摆摊额外赚钱,炸串摊夫妇对视了一眼,商量了片刻就答应了。

2000年初的人们也比较实在,不会像以后一个个人精一样,坐地起价,不过也因为陈秀丽给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他们夫妇也很愉快地同意给陈秀丽打工了。

陈秀丽有备而来,看到他们同意自己的招聘,立即从包里拿出事先找律师拟好的合同,笔和印泥。炸串摊夫妇文化不高,但合同还是看得懂的,看到内容没什么大问题,跟陈秀丽口述的一样,也很爽快地签了合同,摁了手印。

签完合同,张浩也知道了他们夫妇的名字,男的叫王龙,女的叫杨莲。

王龙看到陈秀丽给他们如此丰厚的待遇,也不藏私,把各种炸串的进货渠道都详细地告诉了陈秀丽。

不过炸串刷的酱他们没有说,大部分炸串好吃的原因就来自这个酱,这是人家秘制的酱料,生意全靠这口酱,不说也正常,陈秀丽跟张浩都能理解,但要求酱必须跟他们摊位用的是一样的,王龙拍着胸脯保证酱的口味。

接下来两天就是买设备、桌椅和食材,加上房租总共花了三万八。

一家人商量了决定下周一开始营业。而张浩在王龙夫妇原本的定价上,每串加了五毛,张安平和陈秀丽原本不同意加价,但张浩来了一句“吃不起或者不想吃的他也不会买,吃得起的也不差这五毛一块”,张安平和陈秀丽听完这句话,觉得挺有道理,就不再持反对意见了。

陈秀丽把自己的外甥女,也就是张浩的表姐应柳韵喊来收账记账,外人用的不放心,而且外甥女刚毕业没工作,刚好有时间,陈秀丽也不亏待外甥女,给开了一个月一千八的工资,在2002年,人均月收入都是一千二到一千五左右,一千八属实不算低,而应柳韵也欣然答应。

周末张浩又让张安平去广告公司定制了一张写着“拐角炸串店正式营业”的横幅挂上。

万事俱备,张浩看着明天就能营业的小店,终于要迈出资本积累的第一步了,心中不禁豪情万丈,脑袋里却浮现上一世一个游戏博主的经典名言“准备动手,准备动手!”

周一,学校门口不起眼的炸串小店静悄悄地开了门,没有鲜花鞭炮,只是挂了个横幅,彰显小店新开,正式营业。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